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欢迎您!

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部门动态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时间:2018-01-01   来源:

  袁校长声情并茂的讲授

  袁校长讲授的是八年级上册中的经典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四十平米的教室,六十名学生,三十多名听课老师,八十分钟的课堂时间,袁校长似娓娓道来,又似与学生交谈对话。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我们“遇见”了一个狼狈不堪最终放下尊严与儿子妥协的父亲,“遇见”了一个后知后觉最终理解了父亲的儿子,我们感受到了一段曾经一度冰冻却在父子双方包容下回暖的亲情。这个过程催人泪下,让人震撼,引人深思。催人泪下的是《背影》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主旨,让人震撼的是袁校长没有雕琢却深刻高效的语文课堂,引人深思的是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有效甚至高效的叩问。

  听课教师和学生众多,座无虚席

  袁校长的这节课平实而高效,质朴而深刻。这与袁校长深厚的文本解读能力息息相关。很多教学参考书和语文教师对《背影》这个经典名篇的解读失之过浅,“父爱如山”或“父子情深”的解读俯拾皆是,这样的解读并不具有打动人心的强大力量。袁校长对《背影》文本的解读,从大处讲,他从文本语言的隐约中发现了一个封建大家长式的父亲最终放下尊严对儿子妥协,这是作者在文本中没有直接言明的,是教参和其他解读所未有的;从小处说,他对文本中“不相见已二年余”“我赶紧去搀他”等细节处的挖掘无不体现了他细读之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基于文本细读的语文课是多么地富有魅力。

  那么如何才能深入地解读文本呢?从袁校长短短的两课时中我们也能略瞥一二。

  第一,寻找文中学生理解浅显和值得推敲的地方咬文嚼字。如袁校长从文中“我赶紧去搀他”句中用“搀”而非“搀扶”引导学生读到当时我与父亲的疏远,为后文文章主旨的解读做好了铺垫。

  第二,运用“还原法”,根据语境设置情境,把文字还原成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解读、体会和理解。如在解读文中父亲买橘子的经典片段时,袁校长不惜花时间把桌子搬在讲台上,让学生“演”或是亲自“演”出父亲“探身下去”“攀”“缩”等动作,让学生身临其境。事实证明,这一环节虽然用了不少时间,但对学生后文的豁然开朗和全文的融会贯通功不可没。

  创设情境,师生共演

  第三,寻找文本矛盾处来引导研读。如文章最后一段写父亲的信,信中父亲说“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膀子疼痛何以致“大去之期不远”呢?这正是文章的矛盾处,也正是破解文章密码的地方。袁校长利用这一矛盾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写信的目的,从而读出隐含在文章背后的父亲向儿子妥协这一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陈钟梁先生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在语言深处。”袁校长的示范课让我们透过语言深处窥见了语文课的美,感受到了文本细致解读和深度解读的魅力。让我们在袁校长的指引下,撑起语文的长篙,向文本更深处漫溯吧!